3773考试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山东中考 - 济南中考 - 正文

2018济南中考历史大纲及模拟试题

来源:爱考网 [2018-5-13]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济南市2018年中考历史大纲.pdf

济南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 史 Ⅰ.命题原则 1、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和济南市教育局颁布的《济南市 2018 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济教行字[2018]5 号)。 2、命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趋向;命题应有利于界定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业等级分类。 3、命题应有利于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试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加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试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灵活性。 4、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学科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并考虑到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确定的。(一)能力要求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 1.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考查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处理和有效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结论。 3.考查学生学会发现、提出和探究历史问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4.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学科素养,引导他们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对以上几方面能力的要求不是孤立的,在通过某个具体问题着重考查某些方面能力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是相互渗透的。(二)考试范围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为依据,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期(1)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2)炎帝、黄帝的传说 2.夏商周时期(1)夏、商、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2)春秋战国诸侯之战;商鞅变法(3)青铜器、甲骨文;都江堰(4)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1)秦的统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陈胜吴广起义(2)汉武帝的大一统(3)丝绸之路(4)《史记》;造纸术;张仲景与华佗;佛教和道教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2)江南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改革(4)祖冲之;贾思勰;书法、绘画、雕塑艺术 5.隋唐时期(1)隋朝大运河(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科举制(3)唐与吐蕃的交往;遣唐使、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4)唐诗;书法、绘画、雕塑艺术 6.宋元时期(1)宋、辽、西夏、金的并立(2)宋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蒙古崛起,元朝的建立及统治(4)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1)明、清君主专制(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3)清朝加强对台湾、新疆和西藏的管辖(4)“闭关锁国” (5)长城、北京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清小说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 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洋务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3)戊戌变法(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孙中山与辛亥革命(2)中华民国创建 4.新时代的曙光(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北伐战争(2)中共探索革命道路(3)红军长征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抗日战争的胜利 7.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内战爆发(2)解放战争胜利 8.近代的经济、教育与社会生活(1)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科举制的废除与京师大学堂的开办(3)社会习俗变化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开国大典(2)巩固政权的斗争 10.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一届人大(2)三大改造(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3)邓小平理论 12.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外交成就(1)民族区域自治(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3)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3.科技文化与生活(1)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2)社会生活第三部分 世界史 1.上古人类文明(1)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共和国兴衰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3.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3)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4.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世界大战 5.近代科学与思想(1)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2)启蒙运动 6.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的胜利(2)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3)美、德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 8.第二次世界大战(1)绥靖政策(2)二战的爆发、扩大(3)二战的转折、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3)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5)第三次科技革命第四部分 济南历史(略)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思想品德、历史同场分卷,考试限定用时为 120 分钟。二、试卷结构 1.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 100 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约 5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约 50 分。 2.组卷:试题按题题型、内容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Ⅳ.题型示例第Ⅰ卷 1.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3.“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4.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右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经济重心南移 D.科技发达 5.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右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清明上河图(局部)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A.新疆 B.西藏 C.东北 D.台湾 6.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7.右图为 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界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8.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9.1937 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1979 年 1 月 1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右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1.右图为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场景。周恩来对走下舷梯的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 年没有交往了啊。”这次握手的成果是材 料设立西域都护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设置伊犁将军 都护府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承办 APEC 会议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3.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拿破仑所说的“船”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4.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步入近代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5.“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16.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药品荒”,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封锁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17.“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20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欧洲人走向联合的最终结果是 A.成立欧洲联盟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18.“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在战场上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19.1928 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 A.扶植新的代理人 B.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C.向奉系军阀施压 D.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 20.济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哪一年 A.1949 B.1950 C.1978 D.198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说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理由是什么?(6 分)材料二 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郡济南郡、平原郡、北海郡、千乘郡、东莱郡、泰山郡、齐 郡、琅琊郡…… 诸侯国胶东国、甾川国、高密国、定陶国、昌邑国、东平国、城阳国、济北国、鲁 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6 分)材料三 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反映的行政制度出现于哪一朝代?山东在当时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辖?(4 分) 22.(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1)材料一中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于哪一历史事件中?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后的作用。(4 分)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局部)(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哪些特点?(4 分)材料三 1957 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产品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加粮 1.95 亿吨 19% 棉 164 万吨 26% 钢 535 万吨 296% 煤 1.3 亿吨 96% 电 193.4 亿千瓦时 166% 原油 146 万吨 235%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成就的原因。(8 分) 23.(18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有哪些?(6 分)材料二 冷战开始后,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1961 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修筑起一条长达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墙”。……下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2)材料二中“柏林墙被拆毁”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有哪些?(6 分)(3)如何看待冷战的影响,杰里·本特利(美)在《新全球史》中说:“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要求:有观点,有史实,不得摘抄原文)(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Ⅰ卷 1.B 2.A 3.D 4.B 5.A 6.D 7.C 8.C 9.C 10.A 11.B 12.A 13.D 14.C 15.B 16.D 17.A 18.C 19.B 20.D 第Ⅱ卷 21.(16 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山东建立齐国和鲁国。(6 分)(2)特点:郡国并行。(3 分) 改变:实行“推恩令”;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3 分)(3)朝代:元朝。(2 分) 机构:中书省。(2 分) 22.(16 分)(1)事件:洋务运动。(2 分)作用: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或:与外商争利。2 分) (2)特点: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从地区上看,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4 分,每条 2 分)(3)成就:1957 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 1952 年有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幅快于农业产品产量的增幅。(4 分)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4 分) 23.(18 分)(1)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军事——北约、华约。(6 分,每条 2 分)(2)德国即将统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趋于瓦解。(6 分,每条 2 分)(3)观点:冷战既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又保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4 分) 史实:古巴导弹危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 分)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